今天,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蠟染的價值和工藝流程。
蠟染的價值
美術價值
蠟染的冰紋就是它讓人們為之贊美不絕的性格特征。冰紋的形成,是蠟畫胚布在不斷的翻卷侵染中,蠟跡破裂,染液便隨著裂縫浸透在白布上,留下了人工難以摹繪的天然花紋,像冰花,像龜紋,真是妙不可喻,同樣的圖案的蠟畫布料,侵染之后,冰紋就似人的指紋一樣決不相同,展現出清新自然的美感。
蠟染的"冰裂"紋,類似瓷釉之"開片"極具藝術效果。裂之大小走向,可由人掌握,可以恰到好處地表現描繪對象,特點鮮明。要染多色彩層次的花口,可采用分色封蠟的手段,表現力更豐富。蠟染多用于制作工藝服裝、壁掛、臺布等。
審美價值
苗族蠟染是苗家人的生活、生產、戰爭、遷徙等場景按照自然的規律和心理活動邏輯進行簡體、變形、夸張和抽象而成的“人化自然”的心靈符號,組成一種理想化的完形關系。這種“人化”作用溝通了人們心靈的聯系,架起一座人類共同審美經驗的橋梁。它像一條紐帶,把不同時代、不同文化傳統、不同文化氛圍中的人從深層意識中聯結起來。這種溝通作用使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目標與角度,從積淀下來的形式中,感受到不同層次的內容。
文化價值
苗族蠟染在現今的歷史條件下,已由原有功利內容的意念標記轉化為用做欣賞的審美形式,人們在對這藍白相間的幽遠、神秘象征符號的聯想與品評中,重新領悟并充實了它的內容。當人們站在現代文明的角度去審視與評價這種傳統的文化藝術品時,它實際上已超脫了自身,作為一種藝術元素進入了現代藝術生活,實現了向新的文化氛圍與審美境界的跨越,展示出新的文化意義。傳承蠟染藝術在少數民族地區世代相傳,經過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,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,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。是中國極富特色的一株民族藝術之花。
蠟染圖案以寫實為基礎。藝術語言質樸、天真、粗獷而有力,特別是它的造形不受自然形象細節的約束,進行了大膽的變化和夸張,這種變化和夸張出自天真的想象,含有無窮的魅力。圖案紋樣十分豐富,有幾何形,也有自然形象,一般都來自生活或優美的傳說故事,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。
蠟染是古老的藝術,又是年輕的藝術,現代的藝術,它概括簡練的造型,單純明朗的色彩,夸張變形的裝飾紋祥,適應了現代生活的需要,適合現代的審美要求。
蠟染的工藝流程
先將自產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凈,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狀涂抹于布的反面,待曬干后用牛角磨平、磨光,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臺。
點蠟
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,把蜂蠟放在陶瓷碗或金屬罐里,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殼火使蠟融化,便可以用銅刀蘸蠟,作畫的第一步是經營位置。有的地區是照著紙剪的花樣確定大輪廓,然后畫出各種圖案花紋。繪出大輪廓,便可以得心應手地畫出各種美麗的圖案。
染色
浸染的方法,是把畫好的蠟片放在藍靛染缸里,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、六天。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,便得淺藍色。再放入浸泡數次,便得深藍色。如果需要在同一織物上出現深淺兩色的圖案,便在第一次浸泡后,在淺藍色上再點繪蠟花浸染,染成以后即現出深淺兩種花紋。當蠟片放進染缸浸染時,有些"蠟封"因折疊而損裂,于是便產生天然的裂紋,一般稱為"冰紋"。有時也根據需要做出"冰紋"。這種“冰紋”往往會使蠟染圖案更加層次豐富,具有自然別致的風味。
去蠟
經過沖洗,然后用清水煮沸,煮去蠟質,經過漂洗后,布上就會顯出蘭、白分明的花紋來。